為探知哪些因素可能導致血藥濃度偏差
,該研究剖析了住院原因
、性別
、年齡
、體重
、服用劑量等因素的影響水平
。
首先
,住院原因的不同
,其卡馬西平濃度也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
。這可能是不同住院原因的患者導致服用藥物的水平不同
。比如有自殺傾向患者的濃度平均水平為21.0微克/毫升
,明顯高於癲癇患者5.52微克/毫升的水平
,且還以用藥過量的患者藥物濃度中位數也達到了7.24微克/毫升
。其次
,體重是一個重要的需要考慮的因素
。平均而言
,CBZ 濃度低於治療水平的患者
,每公斤體重的日劑量為 9.92 毫克
;濃度處於治療水平的患者
,日劑量為 12.86 毫克
;濃度高於治療範圍的患者
,日劑量為 12.50 毫克
。再者
,年齡因素被發現與CBZ濃度差異有顯著相關性(已3-17歲和18歲以上為劃分)
,≥18 歲的人群組濃度較低
,這可能來自與≥18 歲的人群的不遵守醫療建議的風險較高
。年齡的另外一個影響在於
,3-17 歲人群雖然每公斤體重的用藥劑量明顯高於 18 歲以上人群
,但可能因為其CYP3A4 同工酶的活性較高
,CBZ的代謝較快
,因而超過治療水平的情況較少
。在對性別因素的考量中
,懷孕也會影響 CBZ 的濃度
,因為新陳代謝增加會降低其濃度。
基於以上複雜的因素
,從臨床藥理學的角度來看
,TDM應當成為CBZ 的一項標準程序
,如同目前TDM在地高辛治療應用一樣
。